第104章 紅樓(12)
關燈
小
中
大
王子騰屍骨未寒, 自然也有一些生前好友, 雖知王仁德行,卻也打算替他做成這事。
事要往兩面看, 近了說,薛家家業不小,事情不成一文錢落不到他們的口袋,事情成了收益不會小, 遠了說,人情越用越薄, 王仁得了這份大恩, 往後遠了旁人也說不出來不是。
然而這些人再如何想,也想不到薛寶釵一個年不過十來歲的小姑娘竟敢主動報案, 而且越過了直屬衙門, 直接告到曾有舊怨的前金陵知府,現刑部右侍郎李澈的案頭。
嚴格來說,明代實行的三司法制,都察院稽查刑名,大理寺主審重案大案,刑部負責最後審理和覆核罪名,倘若李澈只有刑部的官職, 是管不了這事的, 可巧的是,這時節官員身兼數職屢見不鮮,他在還未去金陵上任之前便在大理寺掛名少卿, 雖則也不算太對癥,但他一定要管的話,還真沒人和他爭辯這個。
比案子先到的是一片讚譽之聲,據說最開始是個好事之人問薛家人為什麽要求助於結過怨的官員,薛家那位小姐便使人說道,兄長之死是因他打傷人命,與人無尤,李侍郎為人正直,秉公辦案,她一個小女子求告無門,不敢信旁人,只敢信這位清正的大人。
消息傳進李澈的耳朵時,也傳進了刑部官員的耳朵裏,倘若是以前的李澈,自然沒人敢和他說笑,但說來倒也奇怪,自從金陵走了一遭,冷面觀音成了笑臉佛爺,雖沒有左右逢源的架勢,倒也令人如沐春風。
便有人笑道:“這小丫頭雖然做事粗糙了點,但好歹進對了廟,拜對了真佛,以大人的脾氣,一定會管這事。”
李澈喝了一口茶,說道:“些許小事,鬧得滿城風雨,案子還沒到我手裏,先按著腦袋點頭,也太無賴了些。”
左侍郎略有年紀,便感嘆道:“咱們眼裏的一點小事,對這些人來說可不就是天大的事,弄不好毀家敗業的,到底是個女娃娃,小小年紀的,也是可憐。”
李澈便道:“她既敢上告,這輩子也落不到多可憐的境地。”
只說是這麽說,管還是要管,李澈想經營名聲,引人來投,便不能在小節上行差踏錯,從這一點來看,要是個真清正的官員,怕也是沒法不接這個案子的。
案子辦得很是順利。
原本也沒有頭天哄人父母簽了婚書,隔天就休了妻子的道理,別的先不說,王仁戶籍所在地遠在金陵,他要休妻,先要征求夫人同意寫下休離書,再經由官府通過,戶籍更改,才能算是自由之身,嫁娶無幹。
王仁手裏的那份婚書上雖無日期,但一式兩份,其中一份在薛夫人手裏,金陵與京城相隔千裏,王仁又沒有第一時間派人去金陵打點戶籍,從原則上來說,他於薛家是騙婚,於原配是停妻再娶。
不到半個時辰,案子告破,因征求了王仁之妻的意見,輕判了停妻再娶之責,只追究騙婚薛家一事,判了一年刑期,當庭二十杖。
王仁被打得涕泗橫流,只打了十杖就疼暈了過去,水潑不醒,李澈便讓人先把他帶下去,等醒了再接著打。
因案件各項證據實在齊備,李澈甚至沒要求證人上堂,也免了薛家母女拋頭露面走一遭,最大限度保全了她們的名譽。
薛家派人四處吹捧得更賣力了。
借著這出案子的餘波,李澈順手又辦了幾個求告到他面前的案子,多是一些像薛家這樣遭了欺的絕戶人家,這時節家無男丁便是絕戶,但凡有一門親戚在,絕戶女便保全不了任何財產,甚至本人的婚嫁也要征求這門親戚的意見,大多所嫁非人,更有甚者家產一空後又被強行買賣,這種行為被稱為吃絕戶。
吃絕戶的名聲雖然難聽,但還真沒什麽律法能管,畢竟比起前朝,本朝奉行程朱理學,程朱二人雖無主觀上欺壓女子的意思,但他們的各種理論無不印證了男尊女卑的思想,前朝寡婦尚能保全家業,本朝律法卻明文規定男子喪後,倘若家無男丁,便要聽從男方家中意見分配遺產。
李澈辦了幾個絕戶案後,朝中官員對他的褒貶不一,但始終是讚成的人多,畢竟官員要臉,即便私下裏有過一點吃絕戶的舉動,也不會做得太過分,便自覺沒做過,很少有人會對那些吃肉喝血的刁民產生同理心。
然而能夠告到李澈耳朵裏的案子畢竟不多,雖有些女人不好拋頭露面的原因,但更重要的是,很多人根本出不了門。
當年朱熹公臨任漳州,因漳州風俗開放,少有纏足,上了年紀的婦女到處行走,時常有給夫君戴綠帽子的,小兒女之間也是私奔成風,便令漳州女子把腳纏得極小,使得雙腳殘廢,不良於行,這便從根源上止住了私通私奔之風,史書對其行為讚譽一片,後來官員爭相效仿,纏足之風更是大行於世。
李澈有心用這件事撬開一個口子,便上折請命,在刑部衙門之內,開設一處女刑司,專司女子告狀,因女刑特殊,最好選派女官任職。
這時節的女官特指宮中女官,女官多由貴女擔任,賈府未敗落之前,便送了一女進宮,選秀不中,卻被留下做了女官。
他倒還沒打算圖窮匕見,染指律法。
成化天子覺得有些小題大做,而且新開一個衙門不是小事,花錢是次要的,重要的是麻煩,他想了想,沒有批覆。
以他的智商還沒有想到李澈倡議實行之後,會有多少貧苦人家的女子為了告狀而放腳,不過這對他來說也不重要,他對小腳沒什麽特殊喜愛,萬貴妃是個半足,纏過又放了的,平日裏不許他看腳,那些宮妃的腳他又不想看。
到了晚間,因他前幾天幸了一名年輕宮妃,這幾日便都在安喜宮內柔情曲意地安撫萬妃,只是萬妃對他仍舊愛答不理,成化天子沒話找話自說了半晌,貴妃都在榻上閉眼準備入睡了。
就在這時,成化天子忽然想到李澈,便把他白天的折子說了,覆又笑道:“這個李澈身兼數職,旁人累都要累死了,只他還想東想西的,煩人得很。”
萬貴妃卻一下子睜開了眼睛。
成化天子已經幾日沒得她一個正眼,還沒等說話,便聽萬妃說道:“你那滿朝文武天天罵我,你不嫌煩,倒煩起人家做實在事的來,你久居廟堂之高,哪裏見過平民百姓的苦處,你不肯辦這衙門,我來掏銀子,活著的時候我不指望,只望我死了,以後也得幾個丫頭拜拜我!”
成化天子這幾天都快把臉笑僵了,也沒得貴妃幾句話,這時聽她肯搭理自己,話裏又這樣可憐,心頭頓時軟和一片,一把將萬妃攬在懷裏。
萬妃小聲抽泣道:“你們這些做男人的把持著世道,把女人當成玩意兒,那李澈我原是不喜歡的,如今可見他是個善心人,你若也心善,就應了他這一遭。”
她這麽一說,成化天子哪有不答應的?一遇到貴妃的事情,他的腦子就轉得飛快,剛答應下來,甚至就已經想好了要如何拿這事佐證貴妃的賢良,隔日一早從安喜宮出去,他就把李澈的折子拿在手上,路上就給批了。
饒是李澈也沒想到成化天子會同意,他原本是準備多磨幾天,再聯合一些同僚上書,甚至做好了磨上幾個月的準備。
直到後來女刑司成立,宮裏派出的女官四處說著萬貴妃的好處,眾人才明白緣由。
對於成化天子來說,貴妃的事那就不叫事,一遇到貴妃,他的辦事效率可以直追李澈。
原本因為反感此事而連連彈劾李澈的官員突然沒了聲息。
雖然路尚遙遠,但李澈已經看到了數年乃至數十年後的情況,女官出自宮中,為了行動方便,腳肯定不會纏得太大,再之後女刑司走上正軌,無論是來告狀的還是斷案的,都會逐漸放腳,告狀的平民女子放腳的多了,便會帶動一大部分人,斷案的女官有了權柄,也會有貴女為了選上女官而放腳,潛移默化之下,什麽聖人言都可放在一邊。
李澈從刑部衙門出來,上轎之前遠遠看了一眼排在女刑司前的長隊,心頭不知為何也有些愉悅起來。
李澈回來時,李凝正靠坐在院墻邊上和隔壁王小公子扔紙團玩,李澈視而不見,反倒讓人去給她拿張墊子來墊在椅子底下,一墻之隔的王小公子卻十分緊張,一邊東張西望一邊扔紙團,滿心以為對面也在和他一樣緊張又快樂著。
近來王小公子的課程開始吃緊,單純的背誦已經難不倒他這個過目不忘的天才,如今他正讀聖人朱熹的《四書章句集註》,朱熹把自己對於四書的理解集精華於一書,因他的特殊地位,他的註釋沒人敢提出反駁,相當於把先前讀過的書又回了一趟爐,而且吃的是別人給他嚼爛的東西。
王小公子極度不適應這一點,他讀四書時讀的是原版,他不像其他孩童只是讀背,對於四書自有一份理解,如今再讀朱熹註釋版,只覺其中很多道理都和他想的不一樣。
李凝沒看過朱熹版,故而只能聽他念叨,有時兩人的理解對上了,卻和朱熹的理論不符,李凝自然不覺得自家哥哥教的加上自己理解的有錯,對這個不知道什麽人的朱熹沒什麽敬畏,難免令王小公子產生一種惺惺相惜之感。
對比這位年方六歲的侍郎公子,一直自認天資不錯的王守仁簡直覺得自己生得太背時了些。
既生瑜,何生亮啊。
作者有話要說: 【有話說】
上一章看到有小夥伴提出質疑,說林家其實很有錢,這個是同人的私設,也是一種有爭議性的紅學題目,紅學家還沒爭出來,不過按我的理解,紅樓原著中很多地方都指證了林家沒錢,唯一一處貌似暗示的是賈璉那句語焉不詳的“這會子再發個二三百萬的財就好了”,很多人牽強附會,說這錢是林家的,不脫離背景來看,明清時期女子無繼承權,原著中寫明林如海有旁支親戚,這是一出埋線,林家就算有二三百萬的財,賈府包括黛玉都是沒有權力拿的,另外有人說林家是列侯之家,和賈府差不多,不會沒錢,然而賈府是國公爵,有賜封的田莊地產,原著黛玉說過林家無房無地,這可能是虛指,也可能是被親戚拿走了,但林家不富是真的,紅樓讀過多次,各人有各人的理解,我的理解是林家沒錢,黛玉一無所有寄人籬下,才會敏感多思,惹人憐惜,別人自然也有別人的理解,各有各說法,求同存異吧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事要往兩面看, 近了說,薛家家業不小,事情不成一文錢落不到他們的口袋,事情成了收益不會小, 遠了說,人情越用越薄, 王仁得了這份大恩, 往後遠了旁人也說不出來不是。
然而這些人再如何想,也想不到薛寶釵一個年不過十來歲的小姑娘竟敢主動報案, 而且越過了直屬衙門, 直接告到曾有舊怨的前金陵知府,現刑部右侍郎李澈的案頭。
嚴格來說,明代實行的三司法制,都察院稽查刑名,大理寺主審重案大案,刑部負責最後審理和覆核罪名,倘若李澈只有刑部的官職, 是管不了這事的, 可巧的是,這時節官員身兼數職屢見不鮮,他在還未去金陵上任之前便在大理寺掛名少卿, 雖則也不算太對癥,但他一定要管的話,還真沒人和他爭辯這個。
比案子先到的是一片讚譽之聲,據說最開始是個好事之人問薛家人為什麽要求助於結過怨的官員,薛家那位小姐便使人說道,兄長之死是因他打傷人命,與人無尤,李侍郎為人正直,秉公辦案,她一個小女子求告無門,不敢信旁人,只敢信這位清正的大人。
消息傳進李澈的耳朵時,也傳進了刑部官員的耳朵裏,倘若是以前的李澈,自然沒人敢和他說笑,但說來倒也奇怪,自從金陵走了一遭,冷面觀音成了笑臉佛爺,雖沒有左右逢源的架勢,倒也令人如沐春風。
便有人笑道:“這小丫頭雖然做事粗糙了點,但好歹進對了廟,拜對了真佛,以大人的脾氣,一定會管這事。”
李澈喝了一口茶,說道:“些許小事,鬧得滿城風雨,案子還沒到我手裏,先按著腦袋點頭,也太無賴了些。”
左侍郎略有年紀,便感嘆道:“咱們眼裏的一點小事,對這些人來說可不就是天大的事,弄不好毀家敗業的,到底是個女娃娃,小小年紀的,也是可憐。”
李澈便道:“她既敢上告,這輩子也落不到多可憐的境地。”
只說是這麽說,管還是要管,李澈想經營名聲,引人來投,便不能在小節上行差踏錯,從這一點來看,要是個真清正的官員,怕也是沒法不接這個案子的。
案子辦得很是順利。
原本也沒有頭天哄人父母簽了婚書,隔天就休了妻子的道理,別的先不說,王仁戶籍所在地遠在金陵,他要休妻,先要征求夫人同意寫下休離書,再經由官府通過,戶籍更改,才能算是自由之身,嫁娶無幹。
王仁手裏的那份婚書上雖無日期,但一式兩份,其中一份在薛夫人手裏,金陵與京城相隔千裏,王仁又沒有第一時間派人去金陵打點戶籍,從原則上來說,他於薛家是騙婚,於原配是停妻再娶。
不到半個時辰,案子告破,因征求了王仁之妻的意見,輕判了停妻再娶之責,只追究騙婚薛家一事,判了一年刑期,當庭二十杖。
王仁被打得涕泗橫流,只打了十杖就疼暈了過去,水潑不醒,李澈便讓人先把他帶下去,等醒了再接著打。
因案件各項證據實在齊備,李澈甚至沒要求證人上堂,也免了薛家母女拋頭露面走一遭,最大限度保全了她們的名譽。
薛家派人四處吹捧得更賣力了。
借著這出案子的餘波,李澈順手又辦了幾個求告到他面前的案子,多是一些像薛家這樣遭了欺的絕戶人家,這時節家無男丁便是絕戶,但凡有一門親戚在,絕戶女便保全不了任何財產,甚至本人的婚嫁也要征求這門親戚的意見,大多所嫁非人,更有甚者家產一空後又被強行買賣,這種行為被稱為吃絕戶。
吃絕戶的名聲雖然難聽,但還真沒什麽律法能管,畢竟比起前朝,本朝奉行程朱理學,程朱二人雖無主觀上欺壓女子的意思,但他們的各種理論無不印證了男尊女卑的思想,前朝寡婦尚能保全家業,本朝律法卻明文規定男子喪後,倘若家無男丁,便要聽從男方家中意見分配遺產。
李澈辦了幾個絕戶案後,朝中官員對他的褒貶不一,但始終是讚成的人多,畢竟官員要臉,即便私下裏有過一點吃絕戶的舉動,也不會做得太過分,便自覺沒做過,很少有人會對那些吃肉喝血的刁民產生同理心。
然而能夠告到李澈耳朵裏的案子畢竟不多,雖有些女人不好拋頭露面的原因,但更重要的是,很多人根本出不了門。
當年朱熹公臨任漳州,因漳州風俗開放,少有纏足,上了年紀的婦女到處行走,時常有給夫君戴綠帽子的,小兒女之間也是私奔成風,便令漳州女子把腳纏得極小,使得雙腳殘廢,不良於行,這便從根源上止住了私通私奔之風,史書對其行為讚譽一片,後來官員爭相效仿,纏足之風更是大行於世。
李澈有心用這件事撬開一個口子,便上折請命,在刑部衙門之內,開設一處女刑司,專司女子告狀,因女刑特殊,最好選派女官任職。
這時節的女官特指宮中女官,女官多由貴女擔任,賈府未敗落之前,便送了一女進宮,選秀不中,卻被留下做了女官。
他倒還沒打算圖窮匕見,染指律法。
成化天子覺得有些小題大做,而且新開一個衙門不是小事,花錢是次要的,重要的是麻煩,他想了想,沒有批覆。
以他的智商還沒有想到李澈倡議實行之後,會有多少貧苦人家的女子為了告狀而放腳,不過這對他來說也不重要,他對小腳沒什麽特殊喜愛,萬貴妃是個半足,纏過又放了的,平日裏不許他看腳,那些宮妃的腳他又不想看。
到了晚間,因他前幾天幸了一名年輕宮妃,這幾日便都在安喜宮內柔情曲意地安撫萬妃,只是萬妃對他仍舊愛答不理,成化天子沒話找話自說了半晌,貴妃都在榻上閉眼準備入睡了。
就在這時,成化天子忽然想到李澈,便把他白天的折子說了,覆又笑道:“這個李澈身兼數職,旁人累都要累死了,只他還想東想西的,煩人得很。”
萬貴妃卻一下子睜開了眼睛。
成化天子已經幾日沒得她一個正眼,還沒等說話,便聽萬妃說道:“你那滿朝文武天天罵我,你不嫌煩,倒煩起人家做實在事的來,你久居廟堂之高,哪裏見過平民百姓的苦處,你不肯辦這衙門,我來掏銀子,活著的時候我不指望,只望我死了,以後也得幾個丫頭拜拜我!”
成化天子這幾天都快把臉笑僵了,也沒得貴妃幾句話,這時聽她肯搭理自己,話裏又這樣可憐,心頭頓時軟和一片,一把將萬妃攬在懷裏。
萬妃小聲抽泣道:“你們這些做男人的把持著世道,把女人當成玩意兒,那李澈我原是不喜歡的,如今可見他是個善心人,你若也心善,就應了他這一遭。”
她這麽一說,成化天子哪有不答應的?一遇到貴妃的事情,他的腦子就轉得飛快,剛答應下來,甚至就已經想好了要如何拿這事佐證貴妃的賢良,隔日一早從安喜宮出去,他就把李澈的折子拿在手上,路上就給批了。
饒是李澈也沒想到成化天子會同意,他原本是準備多磨幾天,再聯合一些同僚上書,甚至做好了磨上幾個月的準備。
直到後來女刑司成立,宮裏派出的女官四處說著萬貴妃的好處,眾人才明白緣由。
對於成化天子來說,貴妃的事那就不叫事,一遇到貴妃,他的辦事效率可以直追李澈。
原本因為反感此事而連連彈劾李澈的官員突然沒了聲息。
雖然路尚遙遠,但李澈已經看到了數年乃至數十年後的情況,女官出自宮中,為了行動方便,腳肯定不會纏得太大,再之後女刑司走上正軌,無論是來告狀的還是斷案的,都會逐漸放腳,告狀的平民女子放腳的多了,便會帶動一大部分人,斷案的女官有了權柄,也會有貴女為了選上女官而放腳,潛移默化之下,什麽聖人言都可放在一邊。
李澈從刑部衙門出來,上轎之前遠遠看了一眼排在女刑司前的長隊,心頭不知為何也有些愉悅起來。
李澈回來時,李凝正靠坐在院墻邊上和隔壁王小公子扔紙團玩,李澈視而不見,反倒讓人去給她拿張墊子來墊在椅子底下,一墻之隔的王小公子卻十分緊張,一邊東張西望一邊扔紙團,滿心以為對面也在和他一樣緊張又快樂著。
近來王小公子的課程開始吃緊,單純的背誦已經難不倒他這個過目不忘的天才,如今他正讀聖人朱熹的《四書章句集註》,朱熹把自己對於四書的理解集精華於一書,因他的特殊地位,他的註釋沒人敢提出反駁,相當於把先前讀過的書又回了一趟爐,而且吃的是別人給他嚼爛的東西。
王小公子極度不適應這一點,他讀四書時讀的是原版,他不像其他孩童只是讀背,對於四書自有一份理解,如今再讀朱熹註釋版,只覺其中很多道理都和他想的不一樣。
李凝沒看過朱熹版,故而只能聽他念叨,有時兩人的理解對上了,卻和朱熹的理論不符,李凝自然不覺得自家哥哥教的加上自己理解的有錯,對這個不知道什麽人的朱熹沒什麽敬畏,難免令王小公子產生一種惺惺相惜之感。
對比這位年方六歲的侍郎公子,一直自認天資不錯的王守仁簡直覺得自己生得太背時了些。
既生瑜,何生亮啊。
作者有話要說: 【有話說】
上一章看到有小夥伴提出質疑,說林家其實很有錢,這個是同人的私設,也是一種有爭議性的紅學題目,紅學家還沒爭出來,不過按我的理解,紅樓原著中很多地方都指證了林家沒錢,唯一一處貌似暗示的是賈璉那句語焉不詳的“這會子再發個二三百萬的財就好了”,很多人牽強附會,說這錢是林家的,不脫離背景來看,明清時期女子無繼承權,原著中寫明林如海有旁支親戚,這是一出埋線,林家就算有二三百萬的財,賈府包括黛玉都是沒有權力拿的,另外有人說林家是列侯之家,和賈府差不多,不會沒錢,然而賈府是國公爵,有賜封的田莊地產,原著黛玉說過林家無房無地,這可能是虛指,也可能是被親戚拿走了,但林家不富是真的,紅樓讀過多次,各人有各人的理解,我的理解是林家沒錢,黛玉一無所有寄人籬下,才會敏感多思,惹人憐惜,別人自然也有別人的理解,各有各說法,求同存異吧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